品牌新闻 / Quick quiz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资讯 > 品牌新闻

口味两极分化的“网红酸菜鱼”到底咋回事?

2021-05-04

  事情是这样的,今天要说的这家店,我在去年就有注意到,名字特别新奇,叫:太二酸菜鱼。身边有好几个朋友都去吃过,一部分表示是自己吃过最好吃的酸菜鱼,另一部分则是觉得难吃的不想再去第二次,两极分化的评价非常明显,口味评价差别这么大,身为吃鱼爱好者,我下班后就去了。

  当时才晚上8点,一般这个点去吃饭,大部分是不用排队的,但是这家店门口等位的人依然很多,想必有过人之处,于是就去前台准备排个号。没想到门口的服务员看着我一脸傲娇地说:不好意思,今天的号发完了!行吧,比买房摇号还紧张。第一次就餐计划就此失败。

  前几天我司年纪最大的美食家一进门就开始吐槽:现在这些个餐馆太差劲了,我们5个人去吃鱼,人家说超过4个不接待,营销模式太“把做”了。一问哪家店,又是太二酸菜鱼。本来对这家店兴趣尔尔,一看接连俩人都在这惨遭拒绝,瞬间征服欲激增:小太二,你这是在玩火!大手一挥,集结了办公室六大吃货(包括最近粉丝很多的直男“宋仲基”)前去测评。我们几个专门选了个工作日的中午1点去,心想着那会应该用餐的人不多了,谁料再一次被拦在了门口——“现在需要排队”,“本店超过4人不接待”。

  同样的话术听到第二遍,大家都处变不惊了,直接问发号的小妹,那我们6个人能不能排两个桌?于是,上一秒还一脸拒绝下一秒直接把排号票给我递到手里。所以说,之前在网上看所谓的为什么定超过4人就不接待的理论我觉得实在有点说不过去,这难道不是刺激人多点一份鱼的营销手段?排好号已经快一点半,店里店外乌央乌央的人心情如何我不清楚,但是我已经饿到想打人。等位期间,只能跑到上楼买奶茶充饥,发现前段时间掀桌的“泡面小食堂”已经倒闭,门口放着两台没来得及搬走的扭蛋机显得特别恓惶。

  最后好不容易入座,想看看菜单,服务员说扫码点餐,我扫进去一看价格,倒吸一口冷气,鱼只有鲈鱼一种,点个3人份的鱼178块,米饭5块钱一碗,贵的我连配菜都没舍得加。点完单,平复了一会心情,我开始细细打量起店内的设计,值得夸的是VI部分手绘图做的很有意思,上面给你标清了吃鱼的顺序。旁边的小抽屉还放着充电线、牙签、餐具和纸巾,这样子细分整理让有强迫症的我看着甚是舒心。

  但这种舒心没有持续多久,首先是上菜速度慢,其次店里因为桌椅摆放的特别近,整个环境非常嘈杂,一水的男服务员也没有缓解我饿到前胸贴后背的烦躁,其中还有一个服务员在我旁边不停的整理碗筷,声音大到我的烦躁值几乎爆表。铛铛在我快开口骂人前,拉着我去自助饮料台,让我接一杯免费的陈皮洛神花茶喝着降降火。这个免费茶,我来之前在某点评网上看了,评价很高,说是有清热解渴、理气消食的功效,和酸辣的酸菜鱼是绝配。

  我按官方推荐的泡了一杯,味道就是话梅华华丹泡水后的口感,酸酸带点涩涩的味道,后劲足的齁酸……喝的人戳气。还好,鱼终于悠悠地被端上了桌,我看了看表,距离我排队到看到鱼,已经一个小时过去了。客观讲,从外观来说,这个鱼看起来是很诱人的,鲜红的辣椒再配上几瓣菊花,让人忍不住吞口水。但我脑海里莫名其妙的冒出来一个电视剧画面……

  顾不上跟铛铛分享这个搞笑的点,饿到眼冒绿光的我迅速拿起筷子就开始吃鱼。鱼片的很薄,也没有刺,但吃进去第一口我就愣了,先是一股无法掩盖的泥腥味“扑面而来”,而且鱼本身没有入味,我不死心,又吃了一片,依旧没啥味道。铛铛吃完跟我对视了一眼,相对无言。对鱼失望了的我夹起来他们家所谓“比鱼好吃的酸菜”。没错,酸菜是比鱼好吃一些,但也没有好吃到我要排队一个小时只吃酸菜的程度。还有兄弟你是卖鱼的店,酸菜比鱼好吃,你怎么不直接卖酸菜呢?

  对鱼腥味接受无能,只能靠着酸菜拌大米充饥,米倒是粒粒饱满,我转头看了看放米饭锅的地方,一排日本进口的电饭锅上面画着米为什么卖这么贵的理由。后面酸菜越吃越酸,整锅东西,真的除了酸吃不出别的什么味道了。我跟被迫分开坐在另一桌的直男“宋仲基”眼神交流,隔空用口型问他好吃不?他笑嘻嘻的点头,还给我发来了微信。

  我跟铛铛看到后满脸问号。为啥口味清奇的直男觉得好吃,而我不觉得?是不是我味觉出现了问题?是不是我太挑剔了?我边对自己进行灵魂拷问,边在碗里挑出来一个没有去根的大蒜。再无胃口。要说整锅鱼也不是毫无优点,这个炸干了的鱼头颇为出彩,毕竟它是鱼全身唯一入味的部位。“宋仲基”看我吃的不高兴,跑过来还劝我,让我吃饭不要这么挑,这个鱼虽然没好吃到上天,但也是正常水准的味道。说完用勺子舀了一勺汤喝,刚喝完就打了个哆嗦说:我靠,你们这份好酸,加醋了吧!!!比我吃的那份至少酸了两个度!我一听就来神了,叫住了服务员。

  “请问你们的鱼不能自主加辣加酸,是有配方吗?”

  “是的。我们的鱼酸辣度是经过反复试吃而定下来,是有严格配比的。”

  “那为什么我们点了两份鱼,这份要酸很多?”

  小哥哥一脸质疑,给我讲了半天配比专业的话术,后来见我黑着脸不相信,自己拿了碗和勺子,舀了一碗端到后厨给主厨尝。两分钟不到出来给出了反馈:“非常抱歉,我们主厨尝了,你们这份确实有点酸,这是因为这份辣椒放的不够多,所以酸味比较明显。”听到这我差点都气笑了,服务员一脸这不是啥大问题的表情看着我。

  行吧,到这会我有点明白,前面吃过的朋友,出现两极分化的评价原因是为什么了。打着出品经过严格配比的口号,理论上出品味道不会出现这么大的偏差,但现在看来,口号不过就是一个噱头而已,厨师的“不小心”就能造成现在的口味差异,在“严格配比”这点上,还不如“一键制作”瑞幸咖啡(人家最起码做到了从头到尾不好喝的稳定品质)。

  结账一算,两份鱼加了配菜下来一共405元,这还是没放开点菜的情况下。吃喝小组一向都在吃上很大方,但是这次却觉得大写的心疼。对于目前某些在朋友圈活得风风光光的消费群体来说,好看可能还是比好吃重要。可对于针对我们这些肯花钱的消费者,味道才是决定我是否会去第二次的指标,求求网红店们,都多把心思回归到食物本身上面吧。